防滑垫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防滑垫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孩子你会说闽南语吗专家重传承鼓励孩子讲闽南语

发布时间:2021-01-20 18:50:15 阅读: 来源:防滑垫厂家

孩子,你会说闽南语吗?

学习闽南语,对了解、传承闽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图为今年11月26日陈埭镇举办的闽南童谣说唱比赛。

这学期即将结束,晋江陈埭溪边民族小学的闽南语水平测试也即将开展。报名的学生如果通过测试,会领到一本《等级证书》,同学们都将它视为荣誉。这已是溪边小学开展闽南语进课堂的第5个年头。不只有溪边小学,今年9月,晋江陈埭镇19所小学一、二年级以及1所幼儿园的学生也开始学起闽南语课程。陈埭的小学里有近85%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对于他们来说,每周一节的闽南语课是融入当地的起点。

然而,当陈埭的小学生们开始讲闽南语时,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土生土长的泉州小朋友,却不讲甚至不会讲闽南语了。专家呼吁,普通话和闽南语并不对立,保护闽南语传承刻不容缓。

现象篇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孩子不讲闽南语,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家长。他们或觉得孩子讲闽南语难融入学校环境,或认为自己讲不好,也不想教孩子。

年轻父母讲不好 不愿意教孩子

“从小到大,我只跟父母说闽南语,其他场合基本都说普通话,这导致很多闽南专有的词汇、俗语我都不会说了,只能用普通话音译,实在音译不了的,用普通话代替。”安溪的洪女士今年刚满30岁,和记者交谈时,已不能连贯地讲闽南语,遇到某些词汇也是用普通话替代。她用闽南语自嘲道:“鸡母屎,半黑白。”

“我自己都说不好,也就不爱跟孩子说。”因此,她跟4岁的女儿一直都用普通话交流。“我老公是德化人,闽南语腔调和我老家的不同,有的我听不懂。认识他之后,我们夫妇也是用普通话交流的,他也就不和女儿说闽南语了。”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女儿今后不会说闽南语时,洪女士倒是有些许担忧,“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同学都说普通话。她只有回老家时,才能接触到闽南语。照这样长大,可能真的不会说了。”

老人帮忙带孩子教出“地瓜腔”

“多七苏菜,不然长不高。”奶奶把小白菜夹到孙女碗里。

“不喜欢七。”小孙女嘟起小嘴。

见女儿的普通话说错了,坐在一旁的郑女士赶紧纠正她,“是吃蔬菜,不是七。”

惠安的郑女士夫妇在泉州市区一家公司上班,女儿在市区的小学念一年级。由于上班时间不固定,夫妇俩便把女儿的奶奶接来帮着带孩子。“我们从她小时候就跟她讲普通话,也想给她打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因此要求爷爷奶奶也跟她说普通话。”郑女士说,女儿和他们夫妇讲话时,普通话明明挺标准的。在学校时,老师也从未反映过她普通话的问题。然而,孩子的奶奶来市区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女儿的普通话就变味了,“她自己都没意识到,和奶奶说话时带‘地瓜腔’,所以每次讲错,我们都要纠正过来。”

学校都讲普通话 担心孩子融入难

今年32岁的小莲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早在怀孕之时,她便与老公、公公婆婆等商量好,等到孩子出生,在孩子面前全家都要说普通话。“他两岁多时我们就送他去早教班了,那里的老师和孩子都是说普通话,如果不教他,怎么学?”小莲说,幼儿园、小学也全部是普通话授课,儿子若是说不好普通话,怎么融入学校的环境?

因此,直到7岁,小莲的儿子还是不会说闽南语,甚至连听都不会。“到现在我们还是主张要用普通话交流,毕竟孩子现在在学校的教育是最重要的,闽南语想学的话,等他长大之后还是可以学的。”

觉得闽南语“土”孩子不愿意说

上周末,小斯带着4岁的女儿回安溪虎邱的老家,当孩子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时,小斯却发现女儿不太与当地的孩子交流。“一直不怎么说话,要不然就是小朋友用闽南语问她,她却用普通话回答。”这一幕,着实把小斯吓到了。

“平常在泉州都是奶奶带,可是也会和孩子说闽南语啊。”小斯说,女儿小的时候,他们用普通话交流比较多,从女儿2岁开始,全家人便使用“双语”,因此她不仅会听、也会说闽南语。“不过平时她闽南语就说得不多,会不会是因为周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说普通话,孩子便觉得闽南语有点‘土’,不愿意说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显示全文

溪边民族小学做的闽南语《等级证书》

出路篇

据研究,闽南语在各种汉语方言中是历史最悠久、变化最小的,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而泉州方言又是早期闽南语的代表。泉州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如南音、木偶、梨园为代表的古典音乐戏剧和民间音乐舞蹈等艺术,多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学习闽南语,对了解、传承闽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面对闽南语传承所面临的形势,泉州市教育局已经开始重视。专家表示,最重要的是破除普通话和闽南语对立的错误观念,从“娃娃”抓起,鼓励孩子讲闽南语。

破除语言对立观念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普通话讲不好,难以融入环境,甚至觉得讲闽南语不文明,歧视闽南语。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为父母,也不会和他们的孩子讲闽南语。久而久之,闽南语传承便越来越弱。”华侨大学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王建设认为,当大家意识到闽南语走向消亡时再想来补救,可能就来不及了。

他说,文化是多样的,语言也一样,推广一种语言不代表就要抹杀另一种语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提出倡议,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就是因为母语是一个人出生后最早接触、学习,并掌握的一种或几种语言,而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闽南语是泉州人的母语,是我们与故乡的纽带,保护母语对传承闽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他也认为,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孩子不懂闽南语,等于少掌握了一种交流工具。学习多种语言,不仅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促进两种语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会说方言并不意味着就说不好普通话。学龄儿童的学习能力很强,让孩子学语言的目标应该是从单语到多语发展。”

今年7月,2015年中学生中华经典诗词吟诵活动在泉州举行,节目大多用闽南语吟诵。(林劲峰 摄)

部门重视推动传承

王建设认为,社会应破除将普通话和闽南语对立的错误观念,从“娃娃”抓起,向他们灌输一种意识——讲闽南语不“土”,而是光荣的。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重视起来,加大闽南语教材、师资等方面的投入,出台具体的举措。“比如厦门已编写了统一教材,普遍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闽南语课程,并开展闽南语水平测试。”他说,闽南语进课堂亦是传承闽南语的好渠道,这也间接地告诉学生,在学校说闽南语并不是违规的事情。“实施具体举措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这项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泉州有闽南语频道,这是一个优势。”他还建议道,我们可充分重视媒体的力量,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做好闽南语的传承。

尝试开设闽南语课程

针对目前不少本地的孩子不愿意说闽南语或者不会说闽南语的现状,我市教育部门也希望能有所改变。“我们提倡课堂说普通话,课外说闽南语。”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文伟说。

今年7月13日,2015年中学生中华经典诗词吟诵活动在泉州培元中学中源艺术剧场举行,泉州7所中学与台湾7所中学的学生共展示了14个节目,大多用闽南语吟诵。“这是一场文化交流,包括闽南语和中国传统文化。”郑文伟介绍,通过这样的闽台交流,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传承闽南语的重视。

实际上,教育部门也尝试着希望能开设学习闽南语的课程。“目前教材与师资方面都需要寻求突破,要有所投入。”郑文伟说,台湾现在每周开设一节方言课,我们希望将来可以依托本土、借鉴台湾,编撰一套专门的闽南语教材,利用视频教学辅助。

上一页123下一页显示全文

家庭创造语言环境

“许多孩子不会说闽南语,是因为一些家长担心如果不从小说普通话,将来便不会说。在这方面其实家长无需担心。”郑文伟表示,现在无论电视或者课堂,基本语言都是普通话,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自然而然能够学会普通话。

“反而是希望家长能够在家里创造本土语言环境,尽量用闽南语交流,让孩子能够学好这门语言。”郑文伟说。

多样的课堂有助于孩子学习闽南语

样本篇

2011年,晋江市陈埭镇溪边民族小学率先开设了闽南语课程,今年9月,晋江陈埭镇19所小学一、二年级以及1所幼儿园的学生也开始学习闽南语课程。12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溪边民族小学,听孩子们念起了闽南童谣。

现场:四川学生入校5年 会听会讲闽南语

“铃……”15日上午,陈埭镇溪边民族小学的下课铃声响起,几个小学生跟着叶宝玲老师来到操场边的长廊,打开《阮学闽南话》,跟着老师念起闽南语童谣。听他们纯正的发音和自信的脸庞,你很难想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自泉州市以外的地方。

“你好,我是溪边小学的学生。”四川姑娘颜慈不仅能用闽南语自我介绍,还能和记者简单聊上几句。原来,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的五年级,她每周都有闽南语课,5年下来,已经学了不少闽南语。她的好朋友李思懿是重庆人,闽南语也说得和她一样好。“我们上次还一起上台说闽南童谣呢,我们俩演的是火鼎公婆。”正说着,二人一边念着童谣,一边跳了起来。

“2011年开设闽南语课时,确实遇到不少困难,由于大部分学生是来泉务工人员的子女,最难的就是让他们保持学闽南语的兴趣。”叶老师说,学校共有18位闽南语老师,每周上一节闽南语课。这5年下来,老师们不断摸索教学经验,想尽各种方法保持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形式更多样,如让本地的孩子先用闽南语表演情景剧,再教情景剧里出现的闽南语。课堂外,则以念童谣、做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以肢体律动帮助记忆。

初衷:外地孩子融入环境 本地孩子传承文化

从2011年开始,溪边民族小学就面向全校开设了闽南语课程,并且自编教材《远古的声音》,2012年又新编《牙牙学语闽南语》上下册,开启了学习闽南语课程的先河。每学期末,学生还可报名参加等级考试,成绩由一级排到五级,通过的学生可领到《等级证书》。

谈起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初衷,溪边民族小学的老校长郑瑞标说,2011年溪边民族小学的外来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90%,这部分外来学生既包括除晋江以外泉州地区的学生,也包括来泉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生活在这里,如果不会说闽南语,或许是一种遗憾。”郑瑞标说,晋江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说闽南语,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融入这里的环境,便萌生了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念头。

郑瑞标发现,不少在晋江长期工作的外省人都会说闽南语,反而是晋江本地的学生很少说,基本都用普通话交流。让闽南的孩子传承闽南文化,这也是他希望开设闽南语课程的原因。

推广:19所小学开课 部门编撰读本

今年9月份开始,陈埭镇的18所公办学校以及晋江市第五小学、阿梅中心幼儿园也设置了闽南语课程,小学的低年级学生将专门学习闽南语。为此,陈埭镇教委办还编撰了读本《阮学闽南语》。

这本书籍为彩色印刷的大32开开本,分为“阮爱读册”、“阮爱过节”、“阮爱家乡”、“阮爱自然”等四个单元。每单元的内容为闽南童谣、闽南语故事或者闽南语日常对话等,还配了郑成功雕像、洛阳桥、东西塔、老君岩等泉州风景以及牛肉羹、元宵圆、牛排、小笼包等泉州传统小吃的绘画,让学生不仅能学习闽南语,还能了解闽南文化。

陈埭镇小教支部书记、教委办副主任肖子富介绍,陈埭镇教委办为此还牵头成立了《闽南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并由镇政府出资,首批刊印了1万本读本,在9月份时发放到全镇低年级学生的手中。

计划:向高年级延伸丰富教材内容

“目前学校使用的《阮学闽南语》教材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正在编写面向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教材。”郑瑞标说,三本教材虽然互相独立,闽南文化却贯穿其中,犹如一个“丰”字,也寄托着闽南语教学取得丰收成果的美好愿望。

“全镇教授闽南语的老师都加入一个微信群里,大家在群里探讨教学方法,还能通过微信语音功能交流发音。”肖子富说,接下来,教委办会继续邀请闽南语方面的专家为老师们开办讲座。未来,还将制作闽南语音频、视频,辅助教学。(记者 陈灵 石伟琴 文/图)

上一页123下一页显示全文

事发安溪县城君悦华庭二期12号楼,

记者昨晚联系小区物业公司和开发商未果,业主已报警

昨晚,家住安溪县城君悦华庭小区的张先生拨打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反映,他居住的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地面出现塌陷,数小时内地面就沉降20厘米,数百名业主担心楼房出问题,不敢入睡。

业主打着手电照明,塌陷的地面底下是空心的

昨晚10时许,记者赶到现场,看到君悦华庭小区二期12号楼的地面塌陷,现场拉起警戒线。业主们聚集在楼下,不敢上楼睡觉。业主张先生告诉记者,昨天下午5时许,他就发现地面塌陷,当时地面沉降了10厘米左右,不少路过的电动车因为地面突然塌陷摔倒在地。到昨晚10时许,地面沉降了20多厘米。

张先生告诉记者,发现地面塌陷后,他和其他业主把地面挖开,发现地面底下是空心的。该小区2013年10月才交房,这么快就出现地面塌陷,让人很不放心。大家赶紧联系物业公司前来处理,物业公司表示要向开发商报告,并定于18日上午与业主协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解决。

昨天晚上,记者尝试联系该小区的物业公司和开发商,均未果。目前业主已经向当地派出所报警。(记者 林书修 昨晚11时安溪君悦华庭小区报道)

海都公益+尿毒症女孩最后100公里

生命凋零 爱会永恒

闽南网12月17日讯 昨日下午4点半,泉州宏福园冷风刺骨,24岁尿毒症女孩阿春的遗体火化了。

64岁的老爸尤书章呆呆地望天,不远处的火化房上空升起灰色的烟。还有40分钟,他就可以再将女儿捧在手心了。可这一次,已不能像女儿小时候那样,把她举得高高地逗她笑了。他手中提着装有爱心款的塑料袋子,感激和悲伤交织着。

前天上午,阿春在从永春来泉州做尿毒症透析的班车上,突然晕倒离世。老父亲不知道,女儿出门那一刻其实就是他和她的最后一面(详见《永春24岁尿毒症女孩病逝 花甲养父无钱办丧事》)。

4年来,为了治疗女儿的尿毒症,务农一辈子的他借了十多万元外债。女儿阿春也早早辍学,挑起家庭重担,带病打工赚钱,离世前夜还在服装厂加班到深夜。坚强如她,没有抱怨,患病4年竟未曾向工厂同事、儿时伙伴提及分毫。

故事经海都报及海峡都市报大泉州微信公众号报道后,读者们被阿春的坚强孝顺、尤书章的不离不弃感动,主动送去了爱心款,已累计达23.7万余元。

昨晚,尤书章启程回永春老家,希望这一趟回程,比他来的时候要暖些。

在阿春即将火化前,老尤坚持给女儿送去梳子,说“我姑娘爱美”

老爸:等一下!把梳子一起烧了,我姑娘爱美

昨天一大早,阿春的养父尤书章,让家里人把女儿的衣服、包包,还有她经常当枕头抱着睡的熊娃娃,交代班车带到泉州来,陪伴女儿一起走。熊娃娃有一米多高。工作人员说太大了,塞不进棺材。老尤急了,他的哭腔几乎说不清话,“女儿每晚把它当枕头,没它睡不了”,他抓起娃娃,执意跟进停放遗体的房间,将娃娃放进去。

即将推入火化,老尤突然想到什么,在袋子里翻找着。“等一下!等一下!”他冲工作人员喊,“还有一把梳子”。他佝偻着背冲过去,将梳子放在棺材上面。“我家姑娘昨天特地交代我的,要把梳子带上,她爱美。”尤书章看女儿最后一眼,慢慢转身,抹了抹顺着皱纹流下的泪。

1600多元的爱心款用于付丧葬费,宏福园还为老尤减免了710元丧葬费。老伯是农村低保户,还可凭发票到永春县民政部门申请补助。

闺蜜:你一副乐观模样,让我想流泪

好不容易找到阿春的小学同班同学,她或许是阿春生前最亲密的伙伴了。透过她,我们得以多了解阿春。

“她是我见过最坚强的人,是一个暖姐,”尤少苹和阿春同住一村,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少苹记得,她遇到课业难题,总拿到阿春课桌上请教她。有时,她扭头冲阿春招招手,甚至眨眨眼,阿春就会走过来。“靠近她,感觉很温暖,”少苹说,阿春有耐心,喜欢帮助别人。有时,谁偷懒不愿做值日,她还主动搭把手。“我说她傻,她笑笑,眼睛弯成两道月牙。”

刚升初一,阿春连着两天没来上课,尤少苹知道阿春家条件差,以为是她父母不让她读书,放学后跑到阿春家。阿春正乐呵呵地帮母亲做饭,小小身子只高出灶台半头。阿春告诉她,她不想继续上学了,父母身体差,她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没过多久,阿春去了晋江打工。俩人仍一直联系着。

尤少苹记得,阿春刚去上班时,在工厂不顺心,偶尔会打电话给她。“阿春从不在电话里诉苦,总挑遇到的新鲜事跟我说”。少苹了解她,阿春很节俭,如果不是遇到事情,阿春很少打电话,俩人短信沟通更频繁。阿春患病的消息,少苹还是从同村人口中知道的,她问阿春,“她一副乐观模样,让我想流泪。”

阿春节俭,每次阿春回村里看望父母,俩人会一起逛街,阿春有中意的,就多看两眼。出事前夜,阿春加班,只吃泡面当晚餐。为了省钱,她常买袋装的。“我劝她吃点有营养的,她却说,外头一个快餐得10多块,够她回永春的车钱了。”阿春工作后,省下的钱都给家里买年货。

俩人上次见面时,阿春跟少苹说起,母亲嫁到永春20多年,从没回娘家看过一眼外婆,她知道母亲心里非常想念。她只担心自己身子撑不到明年,想尽快带母亲回娘家。她给自己和妈妈买了身新衣,只为让外婆见到漂漂亮亮的女儿和外孙女。前天,记者在阿春家里看到两个包装袋,里面装着一件绿色韩版风衣和一套裙子。快递刚到,还没来得及拆开。

阿春遗体昨日火化,有爱的读者一天汇聚23.7万爱心款,替她尽点孝,抚慰她挚爱的养父母

孩子,让老爸最后看你一眼

老板:你一直默默无闻,同事都说你勤快

阿春出事后,服装加工厂老板郑金财说,有朋友打电话问他,直到经主管核实,他才确定阿春就是他厂里员工。“她一直默默无闻,同事说她挺勤快的,”郑金财说,工友们从朋友圈看到报道,自发为阿春捐款。工友王荣(化名),大家从不知道阿春家里这么困难,她平时总一副乐呵样子。工友印象中,阿春经常请假。郑金财听管理人员说,一个多月前,阿春来工厂应聘时,主动提出一周要请两天假。主管对阿春第一印象不错,欣然同意。昨天中午,郑金财带着捐款和阿春一个多月工资来到宏福园,送这位素未谋面的员工最后一程,“工友们不宽裕,但却是沉甸甸的心意”。

上一页1234下一页显示全文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古人云“冬至一阳生”,认为冬至是一年中白天增长的转折点,阳气开始强盛,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泉州有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全家一年到头圆圆满满,也承载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昨日,丰泽区东湖街道东凤社区举办活动,提前为社区老人和外来工、困难群众过节。记者还采访了养生专家,为市民冬天御寒支招。

幼儿园小朋友和家长制作汤圆

现场

昨天下午,东湖街道东凤社区居委会携手泉州市海西社工举行“冬至送暖 汤圆传情”亲子暖冬公益行动。

“这个应该搓圆一点,这个要小一点。”下午3点,剑桥幼儿园里热闹非凡,十几名孩子和家长、老师及社工正在制作汤圆。不一会儿,各式各样、有粉有白的手工汤圆新鲜出炉,家长们煮好了汤圆,带着孩子们给社区十几位老人及保安、保洁员以及一些低保户家庭提前过冬至节。

品尝着热乎乎的汤圆,来自四川的魏再贵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自己来泉州十几年了,目前负责湖心苑路段的保洁,由于忙于工作,每年的冬至基本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今年能吃到小朋友制作的汤圆,感觉很温暖。”

家政员陈女士觉得举办这种活动很有意义,既可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同时也可以关爱社区困难群众,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走访 手工汤圆最抢手

我市习惯称冬至为“小年兜”,昨日,记者走访中心市区发现,不少超市都将汤圆摆在了重要的位置,许多家庭也开始忙着“搓丸子”,节日气氛逐渐浓厚。

在丰泽街某大型超市,记者看到,速冻食品区汤圆的品种比平时丰富了许多,且被摆上了显眼的位置,还打出了“满25减3”的促销广告,某品牌汤圆的促销员则忙着现场煮汤圆招呼顾客试吃,超市里还回荡着《卖汤圆》的歌曲。记者注意到,这些汤圆有芝麻味、花生味、紫薯味、红枣味等,几名市民围在手工汤圆柜台前左挑右选,一次性买了3斤手工汤圆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手工汤圆品种虽然没有品牌汤圆多,但是这些汤圆现做现卖,口感更好,更有嚼劲。

专家提醒,汤圆外皮由糯米制作,它们的馅通常是由芝麻和白糖等混合而成的,含糖、含热和含油脂的量比较高,不适合做早餐,也不宜做正餐,不宜过量,尤其是糖尿病、胃肠道等疾病患者。

专家 多招提高御寒能力

从冬至开始,我国各地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那么,冬至该如何进补?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著名老中医林禾禧。

林禾禧说,汤圆是糯米粉搓的,糯米具有补脾阳和胃气作用,冬至吃甜丸能进补热能,增补阳气,加上番薯,补而不滞,有助消化。冬至节一些地方还要备办嫩饼菜。其主要原料是胡萝卜,还有猪肉、海蛎、豆干、大蒜等。从营养学分析,是十分合理的配餐,营养丰富,富含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能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由此看来,冬至吃汤圆、嫩饼菜是具有科学养生道理的。

“要改善寒冬怕冷的问题,一方面是衣服穿着要适量,避免穿太多,否则一动就一头汗,反而容易感冒”,林禾禧认为,另一方面,身体较好的人可以从夏天开始就训练洗冷水浴,到秋天则适当“秋冻”,这样到寒冬就能提高御寒能力。同时,坚持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也能提高御寒能力。

此外,食疗也是对付“怕冷”的好办法。因为怕冷的人多是气虚、阳虚、血虚。气虚的人可多吃人参、党参、黄芪之类;阳虚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可吃鹿茸,巴戟天、肉苁蓉、冬虫夏草及制附子也可选用;血虚的人可选用四物汤。改善怕冷的食物有鸡肉、羊肉、牛肉、狗肉等。民间流传的“三元汤”(由红枣、莲子、龙眼肉组成),也是冬季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的好食品。(记者 吴志明 文/图)

境界灵压对决游戏官网版

斩魔问道

跨越千年无限钻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