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垫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防滑垫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页岩气重塑能源政治版图0-【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7:15:33 阅读: 来源:防滑垫厂家

页岩气重塑能源政治版图

中国页岩气网讯:贿赂!这是英国环保人士近日对该国首相卡梅伦最新的苛刻说辞。原因是,英国市场传出了“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公司成为首家获准在英国投资开发页岩气的海外企业”的消息。

英国环保人士不是基于“英国佬”和“法国佬”一直不睦这个历史因素,而是对卡梅伦政府现有页岩气政策的不满。据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网站1月15日报道,英国首相卡梅伦于1月13日亲临伦敦北部的水力压裂油气田,认为英国应该完全接受美国广泛采用的水力压裂法。

“水力压裂法”被誉为现阶段大规模开采页岩气“最靠谱”的技术,但自诞生不久,这项技术就背上了“破坏地貌”、“污染环境”、“浪费水资源”等骂名。这正是英国环保人士最担忧之处。

事实上,这其中饱含着太多无奈。当英国北海地区现有油田管道等基础设施不断堪忧,且油田本身面临“老化”难题时,他们不得不寻找更快捷、又有助于经济和就业的页岩气开采。

而英国的“纠结”不是孤例。去年以来,就页岩气开采,中国媒体远没了先前的乐观,甚至出现了一些“反思”的声音。比如,页岩气根本就是“泡沫”、页岩气是美国又一轮对中国的“阴谋”等观点也甚嚣尘上。那么,页岩气究竟是什么?是否存在隐患?中国又该如何对待页岩气?

【前世今生】

页岩气并非籍籍无名

全球第一口商业性页岩气井190多年前就在美国诞生,第一口页岩气井也于1981年压裂成功,实现了突破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1821年,美国佛罗里达,页岩气第一次作为一种资源,从浅层、低压的裂缝中采掘出来。这是有史料记载以来,人类最早对页岩气资源的开掘。100多年后的1947年,杜鲁门执政时期的美国“诞生”了第一口页岩气井。

也就是说,从历史沿革的角度看,页岩气不是一种“默默无闻”的资源产品。

“很久以前,人们就知道页岩中有天然气的存在,只是因为自然条件的局限,使得开采成本很高、很费劲。”BWCHINESE中文网在一段评述中说,“打个比方,岩石就像是人的"肌肉",天然气就是"肌肉"中的"血管"。开发常规的天然气是在"静脉中采血",开发页岩气就如同直接"从毛细血管中采血",难度可想而知。”

不可否认,美国之所以成为关注页岩气最早的国家,与该国政府的经济支持密不可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对许多替代能源项目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页岩气。维基百科对外透露的资料还显示,当时,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每年都会对开发页岩气给予研究经费支持,1982年,联邦政府对该研究机构投入了巨额资金。随后,美国能源部于1986年与几家私人天然气公司成功建造了第一口利用空气钻井技术的多裂缝页岩气水平井。

“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是,美国之所以成功大规模商业化开采页岩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页岩气的开发主体是私营企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形成了两个好处:首先,竞争使得页岩气的开采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反过来促进整个页岩气行业的前进;其次,页岩气管网建设不断完善,避免了"有车没路"的情况。”

事实上,正是在1998年,米歇尔能源开发公司将水平井钻井和分段水力压裂技术应用在页岩气开发上,这项突破性的技术被誉为“为美国页岩气革命奠定了基础”。

【美国利好】

掌握明显成本优势

由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和商业化开发,当下的美国正在从高电价和高油价中逐步摆脱出来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页岩气革命确实给美国带来了极大的变革。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称,“10年前,没人想到美国天然气行业会发生这么多的技术创新,没有人会看到天然气价格的前景。无论是能源方面还是技术创新,我相信它(页岩气)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伊梅尔特还称赞,中国太阳能成本的下降和美国发生的页岩气革命,“是过去10年中最巨大的两个革命”。

“美国的化工业在过去15年中,逐渐丧失竞争力,原因是高油价和高电价。”阿克苏诺贝尔负责专业化学品业务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富唯纳(Werner Fuhrmann)发现,现在,美国“丧失竞争力”的观点必须得“改一改了”。

“页岩气支持了美国实际电力的1/3(页岩气发电),而且在美国的湾区(包括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城市),页岩气领域已经有了100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支持页岩气作为乙烯整个生产链的原料。”富唯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

IHS咨询公司的资料显示,页岩气革命推动了美国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并创造了170万个就业机会。

“总之,不同于以往,因为"页岩气革命",美国至少在化工领域有了两大优势:能源优势和原材料优势。”富唯纳称。

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北方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用天然气作为生产材料的成本明显比用电力生产的成本更低。由于事关财务数据,这家企业没有对本报透露天然气使用的比重和具体的效益提高指数。

“页岩气的开发,让美国的天然气价格维持在很低的价格。”2013年11月9日,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公开场合说,“美国天然气每百万英热单位是4美元,比年初涨了两美元,但仍只相当于人民币0.5元/立方米,跟中国比,非常低廉。”

张国宝称,现在美国天然气价格是欧洲的1/2,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是亚洲的1/4。

来自美国的数据显示,2006年,页岩气产量只占天然气总产量份额的1%,到了2012年猛增到37%,导致美国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

能源成本降低更大的推动或是美国制造业若隐若现的集体“回流”现象。《纽约时报》称,一些美企已经采取措施把制造业工作岗位转回到美国本土,如星巴克、GE等。

【重塑格局】

能源政治版图生变

美国“页岩气革命”不仅改变了这个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的供需平衡,更给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美国的变化不止于此。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政策研究室撰文称,页岩气技术的突破,包括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法的使用,也延伸到了页岩油。

“美国原油产量正以历史最快速度上升,2013年原油产量可能升至20年来最高水平。”国际能源署(IEA)预计,随着页岩油气产量大幅增长,2015年之后美国将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

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此前的预测是,2015年美国以较大的优势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到201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对此,莱斯大学贝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认为,美国与加拿大页岩气产量的增长将会削弱俄罗斯及波斯湾国家对出口至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价格的控制。这能解释为什么现在中东的石油和俄罗斯的石油更多地在流向全球另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3年10月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实际上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

IEA预测,未来,一旦美国成为原油生产大国,“届时中东地区的九成石油出口将流向亚洲,主要是中国”。同时,俄罗斯在降低对欧洲能源市场控制力的同时,也不得不“向东流”,寻找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事实上,中俄能源合作恰恰是今年能源市场最大的合作主题,双方不仅确定了原油扩大出口协议,长达十多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站在更高的角度,如外交官、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所言,“美国因页岩气而实现的能源独立会对世界地缘政治构成影响。”

有业内人士此前对本报分析,“一方面,美国市场将不再依赖中东的原油,这或将进一步改变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并确定"重返亚洲"为主轴的外交策略;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原油将更多地流向中国、日本等能源消费大国,这将再次提升中国等国的能源安全风险;再次,美国将通过对原油生产节奏的控制,掌控原油价格的走势,让能源消费大国付出更多的发展成本,并直接打压这些竞争对手。”

但市场不是没有好消息。英国路透社对世界20家大银行和分析中心的调查显示,到2020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将降至95美元/桶,原因是“美国页岩气革命取得成功,能源的利用效率也将提升”。

【中国策略】

“三桶油”已有动作

中国政府对页岩气的政策越来越清晰、细化。随着新一轮页岩气招标正式启动,国内页岩气投资的热情将再次被点燃

“不管会不会改变未来的能源政治版图,不可否认,至少到现在为止,美国的页岩气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林伯强认为,基于此,其他国家不会放弃对页岩气的勘探和开采,尤其是中国,“因为,目前在雾霾天、能源消费结构转型、降低对煤炭依赖等大背景下,中国不得不提高天然气的产量,而页岩气显然是可控范围内最好的"帮手"之一”。

德国西门子能源业务部门的一位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页岩气作为低碳气体能源,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中国能源结构实现从高碳到低碳转型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页岩气的储备,甚至比美国还要大。根据EIA的数据,中国可开采潜力是36万亿立方米,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富唯纳说,“我觉得,中国领导层在页岩气开发上,应该要有更多的举动。因为这有利于解决中国面临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同时,由于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地区,开发页岩气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西部战略。

各方信息显示,中国官方已在布局页岩气资源。2011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将页岩气列为中国新的独立矿种。仅隔3个多月,国家能源局就发布了《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这让页岩气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2013年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页岩气产业政策》,给出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大补贴”: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出厂价实行市场定价等。

“包括之前的补贴政策和文件,全都是为了企业能积极参与到页岩气开发和开采领域。”林伯强说,“美国页岩气成功的经验是,在政府补贴下,更大程度让市场和企业参与到开发建设之中,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而不是光靠政府引导。”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中石化看好页岩气市场的潜力,但他们会在看清市场情况后,谨慎开发。

事实上,中国的“三桶油”在页岩气资源最集中的四川省都有动作。2013年11月12日,中石化在官网宣布,重庆涪陵地区投资的页岩气项目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示范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西南油气田公司高层去年年底对路透社称,将争取于2015年在四川盆地实现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达到年产气量10亿立方米,为页岩气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能源的开采本就是一场资本盛宴。”有专家称,不光是在上游领域,设备制造、能源服务等领域,资本同样将关注中国的页岩气开发。

【技术争议】

水力压裂法得与失

页岩气最大的隐忧是“水力压裂活动或增加地震风险”。更有观点质疑,美国页岩气革命或是一场“骗局”

一片赞歌中,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页岩气领域的投资。“中国有很大的页岩气储量,但很难开采。”伊梅尔特称,中国开采页岩气“非常需要先进的技术”。

伊梅尔特的表态涵盖了两层含义。一方面,中国本身的地质环境,与美国并不相同。与美国最易开采的“海相”地貌相比,中国的页岩气条件更多的是“陆相”或“海陆结合”,适用于美国地貌的开采设备不一定适合中国。但中国工程院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页岩构造其实和美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据初步评价,技术可采资源约8.8万亿立方米。”

另一方面,中国的技术实力尚不够。“这一点是"硬伤",但也在改进。”林伯强说。

2011年,中石化曾收购了美国页岩气企业切萨皮克的两处页岩气资产,这被林伯强认为是“技术储备”。

普氏能源资讯电力集团总经理James H.Simpson认为,无论对于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获取页岩气开采技术不一定非得通过收购完成,“也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获得”。

相比于技术,对页岩气更大的争议实际上在于“水力压裂法”。有报道称,水力压裂技术除了对地貌造成破坏外,还需添加大量的化学药剂和使用大量的水资源,这会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还可能对空气中臭氧标准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普氏能源市场资讯亚洲副总编蔡淑萍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中国暂不要急着开发页岩气。目前中国还有石油资源,且石化业的发展也比较迅猛。未来,可等现存的石化资源用完了,再去借鉴国外页岩气的得失,进一步开发中国的页岩气资源。”

“现在还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水力压裂法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林伯强说,“对中国来说,首先要看到的是页岩气确实取得了成功,但同时我们也要及时更新信息,如果产生什么问题,可立即停止。”

更大的质疑认为,美国页岩气革命是骗局。《纽约时报》2011年的一篇报道称,美国石油工业表面乐观,但“在私下里却对页岩气持怀疑态度”。《纽约时报》称,“页岩气泡沫迟早会崩溃。”

更有媒体将页岩气产业比作下一个“两房危机”。有报道称,“美国页岩气产业的兴起得益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但资本的进入掩盖了页岩气产业的巨大资源递减率(一些气井的寿命往往只有一至两年)这一最大问题。”

Raz加载慢网速卡怎么办?用轻蜂一键解决

Coursera下载

影音加速